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
1、民事二审中新证据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新发现的证据:这通常指的是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出现的证据,或者是在一审结束前已经存在但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未能知晓的证据。这类证据需要是新发现的,并且能够对案件事实产生重要影响。
2、二审新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和形式要求。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或者形式要求,比如是非法取得的证据或者是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证据,那么该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新证据。综上所述: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3、提交证据的时间规定如下: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提交证据期限通常为15天以下,普通程序则为15天以上,而二审程序案件的期限则为10天以上。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法院确定或当事人协商,但不能超过15天。二审法院在开庭后,若能当庭宣判,应当及时宣判。
4、行政诉讼二审中的新证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这种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一审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才发现或获取的证据,且该证据对于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影响。
5、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如下:- 举证期限内,当事人未知悉或掌握的客观存在证据。- 当事人知道证据存在且有条件取得,但因不了解其价值未提出的证据,除非法院已释明。- 当事人知道证据存在,但在举证期限内因客观原因未能取得的证据。- 为反驳对方主张或举证,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的证据。
6、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新证据的规则通常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新证据指的是在举证期限内确实存在,但未被当事人察觉或掌握的证据。这类证据的发现往往具有偶然性,但一旦被发现,即可能对案件事实认定产生重大影响。
二审提出新证据的规定
法律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二审过程中有权提出新证据,但需经法庭许可。这意味着,在获得法庭的同意后,当事人可以提交在一审中未出现的新证据。证据要求:提交的新证据应当符合证据的“三性”要求,即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
证据的提交时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如果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则应当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新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伪造或变造的,同时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是非法取得的。
二审新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和形式要求。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或者形式要求,比如是非法取得的证据或者是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证据,那么该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新证据。综上所述: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二审没有新的证据会维持原判吗
1、二审无新证据基本不能胜诉。具体原因如下:维持原判的原则:若原判决在审判程序、认定事实以及适用法律方面均无误,二审法院通常会维持原判。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二审法院很难找到改判的依据。不开庭审理的条件: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需组成合议庭进行开庭审理。
2、在二审中,如果当事人没有新证据,一般会维持原判。在二审中,如果当事人没有新证据,一般会维持原判。但具体情况还需要考虑一审在审判程序、认定事实以及适用法律上是否有误。虽然二审改判的只是少数,但二审是胜诉是负,不能光凭一审判决结果来推测,否则二审就没有意义了。
3、二审无新证据基本不能胜诉,具体原因如下:具体还要看一审在审判程序、认定事实以及适用法律上是否有误了,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二审应该会维持原判;虽然二审改判的只是少数,但二审是胜诉是负,不能光凭一审判决结果来推测,否则二审就没有意义了。
4、二审无新证据胜诉机会较小。具体原因如下:维持原判的可能性高: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原判决或裁定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正确,第二审人民法院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或裁定。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二审法院更倾向于认为原判决或裁定是正确的,因此维持原判的可能性较高。
5、二审判决不一定维持原判,这取决于法庭对案件的新审视。即使双方在二审中未提供新的证据,法官仍可能基于不同的法律理解或案件事实作出不同的判决。二审程序被视为终审判决,意味着除非有特定的法定情形,如认定原审存在程序违法或适用法律错误,否则二审判决将直接生效,成为最终判决。
6、二审庭询可能会维持原判。因为一审和二审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都是依据相同的法律,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果一审的判决适用了正确的法律法规,事实清楚,且没有新的证据能够推翻一审判决,那么二审通常会维持原判。
二审新证据有哪些规定
法律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二审过程中有权提出新证据,但需经法庭许可。这意味着,在获得法庭的同意后,当事人可以提交在一审中未出现的新证据。证据要求:提交的新证据应当符合证据的“三性”要求,即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
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新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伪造或变造的,同时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是非法取得的。与案件基本事实的相关性:新证据需要与案件的基本事实有直接关联,并能够证明案件的重要事实。
行政诉讼二审中的新证据认定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这类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的一审庭审程序结束后,当事人新发现的对案件有重要影响的证据。这些证据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在一审时未能及时提供。
《审监解释》所规定的四种新证据类型包括:- 庭审结束前已存在,但直至庭审后才被发现的新证据;- 庭审前已发现,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供的证据;- 原鉴定或勘验结论在庭审后遭到推翻的证据;- 原审中未质证、认证,但足以颠覆原判决、裁定的主要证据。
二审提供的证据有哪些
1、根据《民事诉讼法》,证据类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八种,这些类型同样适用于二审中提供的证据: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对于案件事实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据之一。书证: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特征、质量、性能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2、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一百三十九条当事人庭审权利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3、依据法律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第二款明确指出,二审程序中新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4、二审可以提交新证据。但在二审程序中,对新的证据有明确要求,具体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这是指在初次审理的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新发现的相关证据。
5、法律解析: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 证据 不属于新证据。 二审程序 中的新的证据包括: 一审 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 二审 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