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4.0时代,汉阳站如何打造武汉市内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
汉阳站通过以下方式打造武汉市内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规模宏大,规划科学:汉阳站作为“五主三辅”中的主枢纽,其规模宏大,规划13台24线,能够满足大量高铁列车的停靠和换乘需求。旨在实现站城一体化,与汉十高铁、沿江高铁等新建线路无缝对接,辐射湖北西部和南部,提升武汉铁路枢纽的整体运输能力。
规划中的汉阳站将成为武汉市内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对接多条新建国省高铁线路,辐射湖北西部和南部地区,实现斜向车流的主要办理客站功能,兼顾既有沪汉蓉通道和沿江高铁的车流需求。随着高铁0时代的到来,汉阳站遵循“站城融合”的理念进行打造,规模达到13台24线。
迎接高铁0时代的浪潮,武汉市内规模空前的交通中枢——汉阳站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重塑自我,以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为目标。汉阳站的战略地位,不仅源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更是武汉铁路枢纽网中的重要一环,联结着中部与西部、西北与东南,为武汉的国际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汉阳站作为西武福高铁的重要枢纽、武汉市“一港四主两辅”的主枢纽之一,是武汉市内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对于武汉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武黄城际铁路位于湖北省东部,起于武昌(汉)站,向东经武汉市洪山区、江夏区;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华容区、鄂州城区;黄石市花湖开发区、黄石城区,终点位于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线路正线长978km,其中武汉枢纽内正线长1566km(其中利用既有线086km),区间正线长8216km。
宁安客运专线位于江苏省、安徽省两省沿江城市带,主要站点包括: 南京南站位于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是全国铁路客运车站,现为特等站,连接8条高等级铁路的国家铁道枢纽站,南京南站占地近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积达215万平方米,是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和亚洲第一大高铁站。
杭州:未来15年将打造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
1、杭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5月31日公布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新枢纽城市建设方案,该规划涵盖了2025年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覆盖了杭州市整个行政区域,包括10个市辖区和2个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达16850平方公里。
2、《规划》涉及城市格局、人口、区域协同、产业、生态等各方面内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杭州接下来将构建的“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
3、也就是说,如今透露的这份杭州“超级新主城”范围,这880平方公里的目标就是做优。此次大范围的扩容调整,将满足杭州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的全新空间格局,也体现了杭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和浙江省会核心地区的地位。
4、法律依据新枢纽城市建设方案:《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草案)》 明确杭州的城市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原则,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
5、加快推动城市空间布局系统重塑,为杭州将来较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打开空间、释放潜能。因此,一次大刀阔斧的行政区划调整势在必行,其背后是未来5年杭州“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的构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6、“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 构建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杭州,已是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且人口增长势头明显。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指导
针对以客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应依据城市空间布局和旅客出行需求,合理规划不同层次和功能的客运枢纽。确保各种交通方式如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市郊铁路、私人交通等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干线公路、机场等紧密相连,实现零距离换乘。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指导:加强以客运为主的枢纽一体化衔接 根据城市空间形态、旅客出行等特征,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客运枢纽。
选址原则 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应该考虑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状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户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尽量选择沿着主干道或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或旁边、有足够场地保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大型城市道路场地。选址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使用效率和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是指在城市或区域交通规划中,综合考虑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与协调,以及交通枢纽与周边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与布局工作。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炉,都有哪些亮点?
1、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虹桥商务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为《方案》的制定明确了十分清晰的目标定位。
2、根据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为突出虹桥商务区核心地位,方案明确了差异化的政策实施范围。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3、北向拓展带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则着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4、增强联通国际国内的开放枢纽功能,包括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推动会展经济提质增效。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集聚高能级国际组织和机构。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重点领域开放的先行先试。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生态环境,包括加快智慧虹桥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五和枢纽片区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最新进展,招商蛇口城市更新!
五和枢纽片区的更新项目正处在关键阶段,招商蛇口已接手,这标志着项目进入了一个稳定和快速推进的时期。作为曾经备受关注的焦点,五和交通枢纽项目因佳兆业的困境而一度停滞,但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引入招商蛇口作为新开发方,展现了对项目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
现场实拍展示了五和枢纽片区重点城市项目的建设情况,可见村内挂满招商蛇口条幅,老城正经历着蜕变,五和未来充满希望。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顶着酷暑在作业,见证深圳速度。
五和枢纽城市更新项目,作为深圳市的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坂田街道,是坂雪岗科技城的一部分。科技城占地面积约236平方公里,聚集了华为、神舟、康冠、航嘉等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四大核心”之一。
五和枢纽城市更新项目汇集了地铁、城际在内的五条轨道线,将连通粤港澳大湾区所有核心城市,区域辐射能力强劲。五和枢纽作为深圳市第三大交通枢纽,将晋升为大湾区核心城际枢纽。
预计需要5年时间。根据查询网上相关信息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27日,五和枢纽片区城市更新预计3年内动工,2年内通过专规,已经准备开拆的状态。值得关注的是,此项目周边是华为基地,龙华富士康基地,多个高科技产业汇聚地,还是枢纽交汇,如深惠城际、地铁5号线,地铁10号线,深大城际经过的枢纽核心区。
道滘·招商蛇口城市更新项目 该范围内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符合周边区域发展、建筑物密集等问题。目前镇政府已将该片区列为全力推进的更新改造片区之一,拟通过“三旧”改造改变旧村面貌,提升城市品质。
什么是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
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是指在城市或区域交通规划中,综合考虑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与协调,以及交通枢纽与周边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与布局工作。
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是指在交通枢纽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换乘和客流组织等因素,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备、换乘便捷、运行高效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的意思是:通过整合各种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道路、铁路、航空等),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是一种城市规划策略,这种规划布局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整体性交通枢纽规划布局为整合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港和运输管道为一体的海陆空协同枢纽体系。强化交通接驳能力是枢纽功能提升的重点。大运量公共交通方面,以轨道交通为主导,覆盖城市重要节点和功能区,重大交通枢纽通过轨道线路至多换乘1次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