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最全氢能源+燃料电池概念股大盘点!(名单)
1、美锦能源(000723):公司控股的云浮锦鸿氢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首个投资项目锦鸿云安加氢站开工奠基。东华能源(002221):全资子公司与江苏港城汽车运输集团合资成立江苏东华港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LPG/加氢合建站于2018年11月建成投用。华昌化工(002274):2018年4月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氢气充装站项目。
2、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主要包括以下几只:德迈仕(301007)相关概念:积极拓展氢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业务,涉及氢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零件等。密封科技(301020)相关概念:正在进行燃料电池电堆的研发。昊志机电(300503)相关概念:开发了多款燃料电池空压机,并通过内部调试核验。
3、贵研铂业(600459):该公司涉及氢能产业链中的储氢材料领域,是氢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春晖智控(300943):作为流体控制阀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商,其产品在氢能领域有一定的应用,特别是在氢能源汽车的氢燃料供给系统方面。
4、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主要包括以下几家:行业领军企业 潍柴动力(000338):作为全球氢燃料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潍柴动力在氢燃料发动机产业链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显著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优势。
碳中和|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瓶颈分析
全球氢能及氢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进展显著,但氢能产业涉及制、储、运、用多个环节,产业链长,技术复杂,现实中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面临氢燃料电池制造成本高、加氢站设施薄弱、终端用氢成本高等瓶颈。 1 技术因素导致制造氢燃料电池成本较高 氢燃料电池系统由电堆、供气系统、控制系统等部件共同构成。
电堆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其组装工艺是决定电堆一致性的关键,衣宝廉建议,要创新性的改进电堆组装工艺,大幅度提高电堆中单电池电压的一致性,制定关键材料与部件的国家标准,成立第三方的中立的检测机构,对关键材料与部件、电堆、电池系统和整车进行检测、验证,确保结果的可信性与可靠性。
氢能全产业链分析 氢能全产业链涉及众多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主要分为了“制—储—输—用”四个方面:制氢 目前,主要是通过化石能源重整和工业副产氢的方式获得氢气,制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新兴的制氢技术,可以实现零碳排放,是未来制氢技术的主流方向。
发展氢能产业的另外一个瓶颈是就是储存,由于氢能源的特殊性,制氢完成后需要经过压力处理,再用特殊的储能设备来进行存储,而储存设备的高昂成本也使得氢能源的使用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储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成本具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氢能未来最大的应用领域就是氢燃料电池。
在迈向清洁能源和碳中和的征途中,氢能产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争议。一方面,氢能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备受资本热捧;另一方面,氢能的大规模使用场景和商业化前景尚未完全打开,氢能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业绩问题持续存在。这种矛盾使得氢能产业在资本市场呈现出繁华与虚火并存的状态。
央企引领,突破发展瓶颈 从彭华岗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央企正发挥着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引领着氢能产业的改革。那么,央企的入驻,能否有效改变氢能产业格局?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央企对氢能产业的参与充分体现了碳中和目标下氢能赛道的发展前景,央企的参与有望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GGII:盘点2019年央企氢能布局top10
1、氢能产业的重要性在经济转型与能源技术变革中日益凸显,尤其在2019年,大批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纷纷布局氢能领域,旨在推动产业进步与技术创新。这些企业在制氢、氢燃料电池研发、加氢站建设等多个环节均有涉足,展现出对氢能产业的深度布局与战略眼光。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央企业在氢能领域展现出全面布局的态势。
2、近日,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科技”)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决策,计划投资约5亿元,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建一条年产10万只储氢瓶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助力中材科技成为亚太区域最大的储氢瓶单体制造工厂。
3、公司传统能源及新能源齐头并进,目前已建成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此外潍柴动力与瑞士飞速集团战略合作,进一步纵向延伸燃料电池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覆盖氢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单电池-电堆-关键部件-发动机-动力系统-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
4、从产能看,GGI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装机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据SNE Research统计,自2017年起,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使用量已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一。” 梅博士认为中国的电池技术已经从3年前的追赶模式,升级到了如今的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势。
一台车补贴40万没人买?氢能源车是真香,还是真坑
以我探访的佛山市为例,当地政府专门出台了针对氢能源 汽车 产业的补贴办法,其中用于氢能公交车补贴5亿元,加氢站建设补贴5亿元。在上亿元真金白银的补贴下,佛山目前加氢站数量达到16座,也引进了东风 汽车 等重点企业。
第一坑,性价比问题和保值率问题合并谈,十几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第一个坑就是性价比不高,花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开出去跑长途的我想没几个,长途还是燃油车比较可靠一点。
从22年后出台的相关政策,我们会发现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向供给侧倾斜,从购车补贴到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再逐渐转变为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充电设施运营补贴。以深圳为例,对直流充电设备给予 600 元/kW 补贴,交流充电设备给予 300 元/kW 补贴,未来的公共充电桩密度也将大幅度提升。
新能源车是不错,但是不要只看到它的好处,也不要看不到它的缺点。现阶段电池技术还远远不成熟,缺点让消费者买单了,奉劝大家暂时不要买纯电动 汽车 。